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昆明市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內容:
目前,家政服務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其發展不僅可以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生活服務需要和老齡化社會、獨生子女家庭現實的生活需要,而且能環節就業矛盾,拓寬就業渠道。調查顯示,昆明市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且老齡化速度呈不斷加快的趨勢,家庭小型化(以三口之家為主)、“空巢老人”、“留守子女”不斷增多,對專業家政服務(養老、居家等)的市場需求越來愈大。通過研究我們發現,我是家政服務業務發展還存在這缺乏統一管理和規范、從業人員缺口大且流行性強、家政服務員培訓率低、優惠政策難以兌現、缺乏相應的法律和社會保障、行業沒有標桿企業等一系列問題。家政服務業的健康發展,需堅持政府引導、行業管理、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發動社會力量多方參與,使之規范化、市場化和社會化,形成健全的家政服務體系,達到為城鄉居民提供便利、安全的家政消費服務保障的目的。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 加強管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建立由商務牽頭,農業、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多個部門配合的協調聯系會議制度,形成政府抓協會,協會抓企業的良好機制。知道和支持協會掌握行業基本狀況和基礎數據,指定出臺和積極推行行業規范標準,加強行業監管,規范市場環境,強化行業自律,建立信用評級制度和市場準入退出機制。
二、 政府搭橋,減少從業人員缺口加強輿論宣傳,為從業人員創造良好的就業空間和環境,引導等多人參與家政服務。引導督促企業依法保護員工權益,承擔社會責任。完善從業人員山崗后的跟蹤、投訴與權益保障等敢于機制,在農村以縣區為單位建立家政服務員輸送基地,搭建供需橋梁,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和安全可靠的輸送體系。在城鎮規范引導各類社區服務機構、無關公司和公益性組織提供家政服務。在“96155昆明市家政服務網絡中心”基礎上建立“昆明家政服務網站”,實時發布相關信息,使雇主、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之間溝通信息,增強互信,互動選擇,便于總結經驗,推動家政服務多方交流合作。
三、 有效培訓,滿足家政市場需求。政府統籌多部門有關家政服務的技能培訓資金,避免經費流失浪費。建立從業人員輸送地初步培訓、上崗前協會組織統一培訓和實際工作中企業進行專業培訓的三級培訓制度,推行職業資格和就業準入制度,建立從業人員培訓和技能鑒定信息檔案。針對未來家政服務的高端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有效利用我市職教園區和記得,與工會、婦聯等組織聯合辦學,引導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中開設家政專業,強化中、高級家政行業管理人才的培養,并提前謀劃做好為外籍人士服務的家政服務員培訓。
四、 溝通協作,結合要求分類扶持。部門之間要加強溝通對接,制定適合市場需求和實際情況的政策,并根據形勢發展不斷修訂完善,增強操作性。對規模較大、運作較好的家政服務機構在財政稅收、經營管理上給予一定優惠,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對規模較小、運轉困難的家政服務企業采取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扶持企業擺脫困難,快速成長。
五、 出臺規劃,完善法規社保體系。指定昆明市家政服務業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指定出臺《昆明市家政服務業管理條例(辦法)》或類似的管理文件,完善法律法規體系,規范市場和行業運行,明確中介組織、從業人員、服務對象和企業之間的權利義務和關系,明確職能部門的職責任務和分工,保護各方合法權益,促進家政服務的規范化和職業化發展。完善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在提供廉租住房、參加社會保險等政策上考慮外來務工人員和低收入群體實際情況,給予適當傾斜和優惠,解決從業人員的生活困難和迫切需求,接觸從業人員后顧之憂。
六、 樹立標桿,打造家政昆明品牌。進行市場整合,優勝劣汰,打造重點企業,形成品牌,有條件的情況下推動上市融資,做大做強;精心把昆明打造成為家政服務的培訓基地和輸出平臺,把經過培訓的家政服務人員輸出送到沿海發達地區甚至國外地區,創“昆明保姆”、“昆明月嫂”等品牌。同時,引導本土企業出去競爭,發展壯大有關部門采取措施引導現代家政消費理念,不斷虧大家政消費群體和市場,扶持省內企業承接一些大型設施、公共場所的家政工程項目;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牽頭,聯合相關部門和企業,協調個單位后勤部門提供一些家政服務崗位,通過組建家政服務中心和家政服務隊,引導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婦女從事家政工作,同時解決:“4050“人員的就業問題。